條文說明:5 砌體結構
條文說明
5 砌體結構
5.1 一般規(guī)定
5.1.1 本條對砌體工程修繕所用的材料進行了規(guī)定,由于規(guī)定了修繕所使用的塊材不應低于原結構的塊材,因此提出對利用舊磚要進行送檢,強度等級要達到查勘設計的要求。為提高修繕部分砌體和原砌體的整體性,規(guī)定了砂漿強度要比原砌體設計強度高一級,且強度等級不得低于M5。
5.1.2、5.1.3 對砌體工程修繕前核查、各工序之間的銜接及施工過程檢查提出了要求。
5.1.4 本條規(guī)定對保證被剔砌、掏砌的房屋整體結構質量是很重要的。填塞和密實是指:用6mm~8mm厚、50mm寬鋼板制成的專用工具錘擊,把灰縫、砂漿打實,見圖1。
?

?
圖1 最后一皮磚上縫處理
1-鋼板;2-原砌體;3-新剔砌體;4-最后一皮磚上縫;5-新掏換砌體
5.1.5~5.1.7 對拆砌墻體留置的腳手眼和清水墻、毛石墻勾縫前提出要求。
5.1.8 由于冬期施工難以保證工程質量,本條對冬期施工提出要求。
5.2 磚石墻拆砌
5.2.1 本條對所需拆砌墻體的拆除要求進行了規(guī)定,嚴禁整面墻體推、拉拆除。除了安全的考慮,也是為了墻體留槎。
5.2.2 本條對局部和整面墻拆砌新舊墻體位置、接槎的形式作出了規(guī)定。其中接槎形式分:直槎、中直槎、大直槎,見圖2。
?

?
圖2 磚墻接槎類型
1-新拆砌磚墻;2-5皮~6皮磚;3-舊墻;4-接槎;5-拆砌一面拐角與舊墻接槎;6-4皮~5皮磚;7-舊磚;8-立磚
設立磚大直槎,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磚的厚度不同時,通過設立磚加以調節(jié)修飾達到美觀。
5.2.3 本條文對毛石墻拆砌作出了規(guī)定。
5.3 磚墻剔砌
5.3.1 磚墻因堿蝕、風化、凍融等原因,使外墻表磚損壞時,可采用剔換表磚的方法修繕。該方法在北方地區(qū)得到廣泛的應用,已有成熟的經(jīng)驗,其做法見圖3。
圖3 剔砌做法剖面
1-新剔表層磚;2-原砌體;3-剔換磚厚度為半磚;4-被剔墻厚度不小于一磚半
5.3.2 為了使修復后的清水墻修飾達到美觀,本條規(guī)定了剔砌用磚的尺寸和色澤與原墻磚基本一致,采用的砂漿應符合本標準第5.1.1條的規(guī)定。
5.3.3 本條對剔砌前和施工中提出要求。
5.3.4 為了保證所剔面層與原磚砌體牢固結合為整體,本條對新剔墻體結合的質量提出了四點要求:新剔的槎子面處理、新舊砌體的拉結、新舊砌磚的結合縫(豎縫)需砂漿飽滿、新舊磚墻層數(shù)一致。在施工中需嚴格執(zhí)行,其做法見圖4。
圖4 剔砌后新舊磚墻結合
1-豎縫;2-拉結磚;3-4皮~5皮磚;4-舊墻;5-新剔半磚原磚墻
5.3.5、5.3.6 對新剔表層磚墻與被剔磚墻邊緣連接部位、舊磚的接槎、最上一皮磚、最上一皮灰縫提出了具體要求,見圖5。
?

?
圖5 剔砌磚墻立面
1-原墻面;2-新剔面層磚的槎子面;3-原墻面;4-最上一皮磚上縫;5-最上一皮磚;6-分拆剔砌;7-預留直槎
有的提法屬操作工藝,但考慮到對剔砌質量至關重要,所以在這里重復提出以保證剔砌段與新舊墻連接質量。
.4 磚墻掏砌
5.4.1 掏砌一般在房屋下部墻體進行。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到房屋結構的安全,所以要求施工前應編制施工方案。
施工中是否采用支撐,應與查勘設計人員密切配合。結合房屋墻體損壞狀況,結構布置、門窗洞口的大小,砌體砂漿強度等級等具體條件確定。必要時應經(jīng)查勘設計人員復核計算確定。
5.4.2 采用分段、間隔、間歇作業(yè)法進行掏砌。這是結合磚塊砌體的特點和多年實踐的總結。分段是指在編制施工方案時把被掏墻沿水平方向分成段,一般寬度在1200mm以內(nèi),并編好掏砌的順序號。間隔是指每個施工段不能與相鄰施工段連續(xù)掏砌,應間隔一定的距離,在適當?shù)奈恢眠M行。間歇是指所掏砌的砌體養(yǎng)護一定的時間,砂漿達到一定的強度等級時(一般可間隔2d)才可掏砌相鄰段砌體。
5.4.3~5.4.7 對掏砌施工過程提出技術要求。
5.5 磚墻掏拆洞口
5.5.1 雙過梁法掏拆門窗洞口是由查勘設計確定的,見圖6,該方法是把1個過梁分成2個,施工時,先由一側把過梁加上,在另一側把過梁加上后,再掏拆下部的洞口砌體。
圖6 用雙過梁掏拆洞口
1-新加過梁;2-設計掏拆砌體洞口
5.5.2 掏拆大洞口或整面墻方法較多。經(jīng)比較,短柱法和托梁法比較合理,能較好地保證整體結構質量。
短柱法、托梁法是由查勘設計制定的,此項技術比較復雜,涉及結構安全,要求嚴格。
5.5.3 短柱法:利用預先加工好的金屬短柱代替臨時撐柱,見圖7。短柱的布置,當樓頂板為預制板時,每塊板一端不得少于—個短柱。
?

?
圖7 短柱法掏拆大洞口示意
1-外墻;2-原房屋樓頂板;3-短柱洞口;4-新加短柱;5-新加壁柱;6-短柱洞口間砌體;7-新加壁柱;8-內(nèi)墻
5.5.4 托梁法:新加結構和施工示意,見圖8。
?

?
圖8 托梁法新加結構示意
1-新加承重梁;2-新加托梁;3-被掏拆砌體;4-原木樓板;5-木擱棚(龍骨);6-托梁;7-壁柱;8-承重梁;9-被掏拆砌體
5.5.5 從結構安全方面考慮,只有新加結構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等級時,構件的承載力才能滿足設計要求。
5.6 磚墻防潮層(帶)修繕
5.6.1 掏換防潮層(帶),一般情況下和剔砌、掏砌墻體同時進行,在編制施工方案時是否采用有支撐或無支撐掏換,應與查勘設計人員密切配合,結合房屋損壞情況,洞口大小、砂漿強度等級等具體條件確定。在確定掏換的作業(yè)寬度時,設計與施工應密切配合,應按不同墻體結構部位和砌體砂漿等級確定,一般施工段作業(yè)寬度不超過1200mm。采用預制混凝土條板掏換防潮層做法,見圖9,也可采用鋪設防水卷材、分段澆筑混凝土的方法進行,施工方法基本相同。
圖9 用預制混凝土板掏換防潮層(帶)
1-原有墻體;2-預制混凝土板;3-新掏換墻;4-素水泥灰縫;5-防水卷材
5.6.2 化學注射法是近年來采用的新材料、新工藝,通過向墻體內(nèi)適當部位注射防水劑,以形成連續(xù)的防水帶,作為新的防潮層(帶)?;瘜W注射法是將墻體打孔,注射防水劑,達到防止墻體上升水的效果。經(jīng)過多種注射防水材料的比較和試驗,特種有機硅復合材料具有較佳的防水效果。適合注射修復防潮層的硅烷及硅氧烷,需具備如下特點:水性硅烷的濃縮液(打斜孔施工)或膏體(打水平孔施工)有良好的滲透性,滲透深度大于50mm,以保證形成連續(xù)的防水層,施工方便,可采用無壓力施工。對于普通的有機硅樹脂乳液,由于滲透性差(一般滲透深度小于20mm),不適合作為注射用。
5.7 砌體裂縫修繕
5.7.1 磚砌體裂縫修補一般有填縫法、壓漿法、外加網(wǎng)片法和置換法,后兩種方法按本標準第5.2節(jié)和第5.8節(jié)執(zhí)行。填補裂縫材料選用應滿足相應標準的規(guī)定,槽內(nèi)涂刷樹脂基液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填充材料和墻體材料間的粘結強度,增強其整體工作性能。
5.7.2 對于多條裂縫或重要的墻體修繕施工前,應編制施工方案,內(nèi)容應包括:灌漿設備的選擇、漿液材料及配合比的確定、灌漿嘴的布置和相關的技術措施。因墻體內(nèi)除裂縫外,尚有較多空隙,灌漿量大,從經(jīng)濟和工藝方面考慮選用水泥基灌漿料作為主要膠結材料更為合理。對于低強度等級砂漿砌體,在向裂縫注入壓力水時,應適當降低水的壓力。
5.8 磚砌體修繕補強
5.8.1、5.8.2 磚柱(墻)修繕補強選用2種常用的外包混凝土和抹水泥砂漿加筋補強做法,提出了相應的施工技術要求。磚柱(墻)與樓板接縫,應用干硬性混凝土填塞嚴實,系指新加外包混凝土柱(墻)上端與梁板相接處的混凝土,不能一次澆筑到頂,當二次填塞時對混凝土澆筑的技術要求。對于磚柱(墻)的相鄰層之間補強,鋼筋通過預制板或現(xiàn)澆板時,不能鑿斷鋼筋。
5.8.3 外包型鋼補強磚柱,見圖10,組成鋼構架的角鋼通長連續(xù),中間不得斷開,若長度受限,應采用焊接。為消除鋼構件和磚柱之間過大的間隙而引起的補強柱變形,以利于鋼構架和原柱的共同作用,一定要保證水泥砂漿填實或灌漿料壓注飽滿。
圖10 外包型鋼加固
1-原磚柱;2-角鋼;3-綴板;4-綴板與角鋼焊接;5-注膠
5.8.4 磚柱外加預應力撐桿補強,見圖11,采用該方法能較大地提高柱的承載力,但施工時,應由設計單位對原結構局壓區(qū)進行計算,防止局壓破壞,并不適用于長期處于高溫環(huán)境中。
?

?
圖11 預應力撐桿補強
1-原磚柱;2-角鋼支撐;3-傳力頂板;4-綴板;5-安裝螺栓;6-工具式拉緊螺桿;7-加寬綴板
5.8.5 當采用該方法時,原墻體磚的強度等級不得低于MU7.5,砂漿強度等級不得低于M1.0,并且墻體不得有裂縫、腐蝕、風化。
5.9 增設圈梁、構造柱、扶壁柱
5.9.1 在標定連接件位置時,應注意根據(jù)建筑物開間尺寸,以不大于設計要求的間距均勻排列,使每個開間的連接件數(shù)量、位置達到基本相同。
圈梁澆筑需留有施工縫時,在第二次澆筑混凝土前,應處理好施工縫接槎,常見做法:二次澆筑混凝土前,接槎處用水濕潤,涂澆一層水泥砂漿,再澆筑混凝土。加設圈梁施工中,銷鍵等的有效連接,是保證圈梁與墻體連接的關鍵,故連接處澆筑與振搗應密實。
5.9.3 橫墻承重房屋的內(nèi)墻,可用2根鋼拉桿代替圈梁;縱墻承重和縱橫墻承重的房屋,鋼拉桿宜在橫墻兩側各設1根。每道內(nèi)縱墻均應用單根拉桿與外山墻拉結。
鋼拉桿接頭數(shù)量與鋼拉桿長度的關系,是考慮到保證施工能順利進行,同時又盡可能減少接頭數(shù)量而確定。鋼拉桿的直徑應根據(jù)鋼拉桿長度和設計要求等條件確定。
5.9.4 鋼筋網(wǎng)水泥砂漿砌體組合圈梁、構造柱見圖12、圖13,當采用雙面組合圈梁、構造柱時,穿墻拉結鋼筋宜呈梅花狀布置。根據(jù)相關研究資料,組合構造柱剛度較一般混凝土構造柱剛度有較大幅度的提高,施工簡單,造價低。采用組合構造柱與樓板可靠連接時,鑿孔穿通樓板不得傷及板內(nèi)鋼筋,采用砂漿填實。
?

?
圖12 鋼筋網(wǎng)水泥復合砂漿砌體組合圈梁
1-原有磚墻;2-縱向鋼筋;3-箍筋;4-拉結鋼筋(呈梅花狀設置)
圖13 鋼筋網(wǎng)水泥復合砂漿砌體組合構造柱
1-原墻體;2-縱向鋼筋;3-箍筋
5.9.6、5.9.7 當增設扶壁柱以提高受壓墻體承載力時,應沿墻體內(nèi)外兩側增設扶壁柱。采用的塊材強度等級應比原結構的塊材強度等級提高一級,不得低于MU15。扶壁柱設置的基礎埋深應與原基礎相同,以避免對原墻基礎的不利影響。